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论变盐法事宜状张平叔所奏盐法条件)822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奉敕。
将变盐法。
事贵精详。
宜令臣等各陈利害可否闻奏者。
平叔所上变法条件。
臣终始详度。
恐不可施行。
各随本条分析利害如后。
一件。
平叔令州府差人自粜官盐
收实估匹段。
省司准旧例支用
自然获利一倍已上者。
臣今通计所在百姓。
贫多富少。
除城郭外。
有见钱籴盐者。
十无二三。
多用杂物米谷博易
盐商利归于已。
无物不取。
或从赊贷升斗。
约以时熟填还
用此取济
两得利便。
令州县人吏坐铺自粜。
利不关已。
罪则加身。
不得见钱及头段物
恐失官利
必不敢粜。
变法之后。
百姓贫者。
无从得盐而食矣。
求利未得。
敛怨已多。
自然坐失盐利常数。
所云获利一倍。
臣所未见。
一件。
平叔又请乡村去州县远处。
令所由将盐就村粜易。
不得令百姓阙盐者。
臣以为乡村远处。
或三家五家。
山谷居住。
不可令人吏将盐家至户到
多将则粜货不尽。
少将则得钱无多。
计其往来。
自充粮食不足。
比来商人或自负担斗石。
往与百姓博易
所冀平价之上。
利得三钱两钱。
不比所由为官所使。
到村之后。
必索百姓供应
所利至少。
为弊则多。
此又不可行者也。
一件。
平叔云。
所务至重。
须令庙堂宰相充使。
臣以为若法可行。
不假宰相充使。
若不可行。
宰相为使无益也。
宰相者。
所以临察百司
考其殿最。
若自为使。
纵有败阙
遣谁举之。
此又不可者也。
一件。
平叔又云。
法行之后。
停减盐司所由粮课。
年可收钱十万贯。
臣以为变法之后。
弊随事生。
尚恐不登常数。
安得更望赢利。
一件。
平叔欲令府县粜盐。
每月更加京兆尹料钱百千。
司录及两县令每月各加五十千。
其馀观察及诸州刺史县令录事参军
多至每月五十千。
少至五千三千者。
臣今计此。
用钱已多。
其馀官典巡察手力所由等粮课。
仍不在此数。
通计所给。
每岁不下十万贯。
未见其利。
所费已广。
平叔又云。
盐司诸色所由粮课。
约每岁合减得十万贯钱。
今臣计其新法。
亦用十万。
不啻减得十万。
却用十万。
所亡所得。
一无赢馀也。
平叔又请以粜盐多少。
刺史县令殿最。
多者迁转。
不拘常例。
如阙课利。
依条科责者。
刺史县令
职在分忧。
今惟以盐利多少为之升黜。
不复考其治行。
非唐虞三载考绩黜陟幽明之义也。
一件。
平叔请定盐价每斤三十文。
又每二百里每斤价加收二文。
以充脚价。
量地远近险易。
加至六文。
脚价不足官与。
出名为每斤三十文。
其实已三十六文也。
今盐价京师每斤四十。
诸州则不登此。
变法之后。
祗校数文。
于百姓未有厚利也。
脚价用五文者官与出二文。
用十文者官与出四文。
是盐一斤。
官粜得钱名为三十。
其实斤多得二十八。
少得二十六文。
折长补短
每斤收钱不过二十六七。
百姓折长补短
每斤用钱三十四。
则是公私之閒。
每斤常失七八文也。
下不及百姓。
上不归官家。
积数至多。
不可遽算。
以此言之。
不为有益。
平叔又请令所在及农隙时。
并召车牛盘盐送纳都仓
不得令有阙绝者。
州县和雇车牛
百姓必无情愿。
事须差配
然付脚钱。
百姓将车载盐。
所由先皆无检。
齐集之后。
始得载盐。
及至院监请受
又须待其轮次
不用门户
皆被停留。
输纳之时。
人事又别。
凡是和雇。
无不皆然。
百姓宁为私家载物取钱五文。
不为官家载物取十文钱也。
不和雇则无可载盐。
和雇则害及百姓。
此又不可也。
一件。
平叔称停减盐务所由。
收其粮课。
一岁尚得十万贯文。
又称既有巡院
请量闲剧
留官吏于仓场勾当要害守捉
少置人数。
优恤粮料
严加把捉。
如有漏失私粜等。
并准条处分者。
平叔所管盐务所由人数有几。
量留之外。
收其粮课。
一岁尚得十万贯。
此又不近理也。
比来要害守捉
人数至多。
尚有漏失私粜之弊。
今又减置人数。
谓能私盐断绝。
此又于理不可也。
一件。
平叔云。
变法之后。
岁计必有所馀。
日用还恐不足。
谓一年已来。
且未责以课利。
后必数倍校多者。
此又不可。
方今国用常言不足。
若一岁顿阙课利。
为害已深。
虽云明年校多。
岂可悬保
此又非公私蓄积尚少之时可行者也。
一件。
平叔又云。
浮寄奸猾者转富。
土著守业者日贫。
若官自粜盐。
不问贵贱贫富。
士农工商。
道士僧尼。
并兼游惰。
因其所食。
尽输官钱。
并诸道军诸使家口亲族。
递相影占
不曾输税。
若官自粜盐。
此辈无一人遗漏者。
臣以此数色人等。
官未自粜盐之时。
从来籴盐而食。
不待官自粜然后食盐也。
若官不自粜盐。
此色人等不籴盐而食。
官自粜盐。
即籴而食之。
则信如平叔所言矣。
若官自粜与不自粜。
皆常籴盐而食。
则今官自粜。
亦无利也。
所谓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见其近而不见其远也。
国家榷盐
粜与商人。
商人纳榷。
粜与百姓。
则是天下百姓。
无贫富贵贱。
皆已输钱于官矣。
不必与国家交手付钱。
然后为输钱于官也。
一件。
平叔云。
初定两税时。
绢一匹直钱三千。
今绢一匹直钱八百。
百姓贫虚
或先取价。
及至收穫。
悉以还债。
又充官税
颗粒不残。
若官中粜盐。
一家五口所食盐价。
不过十钱。
随日而输。
不劳驱遣。
则必无举债逃亡之患者。
臣以为百姓困弊。
不皆为盐价贵也。
今官自粜盐与依旧令商人粜。
其价贵贱。
所校无多。
通计一家五口所食之盐。
平叔所计。
一日以十钱为率。
一月当用钱三百。
是则三日食盐一斤。
一月率当十斤。
新法实价与旧每斤不校三四钱以下。
通计五口之家。
平叔所约之法计之。
贱于旧价。
日校一钱。
月校三十。
不满五口之家。
所校更少。
然则改用新法。
百姓亦未免穷困流散也。
初定税时。
一匹绢三千。
今只八百。
假如特变盐法。
绢价亦未肯贵。
五口之家。
因变盐法。
日得一钱之利。
岂能便免作债。
收穫之时。
不被徵索。
官税后。
有赢馀也。
以臣所见。
百姓困弊日久。
不以事扰之。
自然渐校。
不在变盐法也。
今绢一匹八百。
百姓尚多寒无衣者。
若使匹直三千。
则无衣者必更众多。
况绢之贵贱。
皆不缘盐法。
以此言之。
盐法未要变也。
一件。
平叔云。
每州粜盐。
不少长吏或有不亲公事。
所由浮词云。
当界无人籴盐。
臣即请差清巡官检责所在实户
据口团保给一年盐。
使其四季输纳盐价。
口多粜少。
及盐价迟违
请停观察使见任。
改散慢官。
刺史已下贬与上佐
其馀官贬远处者。
平叔本请官自粜盐以宽百姓。
令其苏息。
免更流亡。
今令责实户口团保给盐。
令其随季输纳盐价。
所谓扰而困之。
非前意也。
百姓贫家食盐至少。
或有淡食。
动经旬月。
若据口给盐。
依时徵价。
办与不办。
并须纳钱。
迟违及违条件。
观察使已下各加罪谴。
苟官吏畏罪。
必用威刑。
臣恐因此所在不安。
百姓转致流散。
此又不可之大者也。
一件。
平叔请限商人盐纳官后。
不得辄于诸军诸使觅职掌把钱捉店看守庄硙。
以求影庇。
请令所在官吏严加防察
如有违犯。
应有资财并令纳官。
仍牒送府县充所由者。
臣以为盐商纳榷。
为官粜盐。
子父相承。
坐受厚利。
比之百姓。
实则校优。
今既夺其业。
又禁不得求觅职事。
及为人把钱捉店看守庄硙。
不知何罪一朝穷蹙之也。
若必行此。
富商大贾
必生怨恨。
收市重宝。
逃入反侧之地。
以资寇盗。
此又不可不虑也。
一件。
平叔云。
行此策后。
两韨军人富商大贾
或行财贿。
邀截喧诉
请令所由切加收捉。
如获头首
所在决斩。
连状聚众人等。
各决脊杖二十。
检责军司军户盐如有隐漏。
并准府县例科决
并赏所由告人者。
此一件若果行之。
不惟大失人心。
兼亦惊动远近。
不知粜盐所获几何。
而害人蠹政。
其弊实甚。
以前件状。
九月九日敕。
令臣等各陈利害者。
谨录奏闻。
伏听敕旨。
御史中丞晋州刺史高公神道碑 中唐 · 卢虔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四
大历七年冬十有二月辛酉御史中丞晋州刺史高公薨。
呜呼。天柱折
地维缺。岂止梁木其坏。
泰山其颓乎。中书令汾阳王闻之。
衣及于寝门之外。至哀不哭。
仰天久之曰。天丧余。
俾余何所依律。苟在饮公之化。
食公之德。莫不叩心绝气。
行号巷哭。其月乙亥
天王使中使来归我公之赗。赠潞州大都督
诏曰。狐裘濯冠。
勤固无歇。闭阁留牍。
尽瘁有终。谓公有古人之风。
故贶公以古人之节。传曰。
知臣莫若于君。岂虚也哉。
公讳武光。字叔良
其先渤海人也。曾祖正初。
左金吾卫中郎将。祖翰。
中散大夫常州长史。皇考庄。
皇左骑卫将军。代济忠贞。
保乂王室。累膺熊罴不二心之佐。
盛德之后。必有达者。
惟公生焉。公则将军之嗣子也。
在厥初生。自贻哲命。
弱而干父。长乃克家。
耻雕虫而不为。嘉从龙而或跃。
故能事亲克谐于纯孝。弼主必著其大忠。
忠孝并全。社稷之卫也。
以申警之勤。首职洛交郡安昌别将
昭忠信也。由是公忠壮自笃。
勤劳日宣。为国爪牙。
在帝左右。美尔攸绩。
于嘉乃勋。累迁至忠武将军
守左清道率。洎天宝末
会幽燕阶祸。公密奏辨疑。
詟履霜之渐。叩血流地。
上溅御衣。虽涉□之谏不从。
而竭忠之诚克见。帝嘉乃节。
右羽林将军知军事。及乱作。
公待罪阙下曰。臣始知之。
不能糜碎身首。启沃圣聪。
俾贼猖狂。药不瞑眩。
谁之咎也。敢忘其死。
帝遽锡公杂䌽二百段。瓶盘副焉。
曰。子言无隐。
朕甚嘉焉。言而不从。
朕之过也。惟今之谋言。
姑将以为亲。其年秋
公陷贼境。为贼所得。
贼议焚太庙。与清渠之役。
中使孙知古遇贼。若为衅鼓之事。
公节由义感。忠以勇成。
危言勃如。贼尔咸若。
是岁国庙不焚。中使复命。
公之力也。其有金镞淫夷。
南冠系俘。咸赖迓续以永其命者。
可胜言哉。其时贼议。
公本我唐之荩臣也。不可以握兵之要。
恐通内外之言。贼遂黜公出典故绛。
绛人闻公之至也。公来其苏。
公之牧绛也。我躬则阅。
虽外困贼命。而内绥我人。
亿兆协心。和乐且孺。
卒使包茅之贡。日臻乎行在。
及王师大来。公志克遂。
坠城归命。乃享无疆之休。
易曰。女子贞不字。
十年乃字。其是之谓乎。
入朝。肃宗诏复位羽林。
是岁年谷不登。长安饿死相属。
公飏言于上。请出禁卫之米以颁饿者。
上多之。乃俾公司出纳之吝。
翼日。饿隶复苏。
人赖家给。时谓之公致君迈于尧舜
不然。何博施之道广耶。
越月。除奉先
是邑也有不腆之赋。户人逋其邑三千。
公戾止未几。户人复归如初。
属虏难未已。时奴剌拔我凤州
皇上类能。俾公康乂。
公于是乎始有剖符之寄。公之始至。
克黜戎难。靖安西人
踰月政成。封内大理
俾其祸(疑)之盖。及身于仁寿之域矣。
其年秋。有诏迁梁州刺史
山南道观察。初商人吏那延
西人之子也。楙迁员来。
遇疾而卒。遂殚所得之资。
备送终之礼。明日。
死徒数百人咸造公庭曰。今有以见死者之幸。
我如此。不如死(疑)
其馀字人之恤。饮冰之洁。
不书可知也。君子曰。
高公天之百禄。永终无斁。
由是汾阳王美公之政无度。宝应初
以今上之命命公救濯于绛。加银青光禄大夫
绛人喜公之来。如见父母。
戎首师乾光皇甫大冲率徒数千。居郡之南山
食人马牛。夺人妻妾。
渴日为恶。不弥虔刘。
洎公之下车旬时。克浸仁风。
率复淳化。封域之内谧如也。
虽晋用随会。偫盗出奔。
舜举咎繇。不仁者远。
曷以为比。俄而汾晋阻兵。
关东渐弊。胁权相灭。
鲜克胥匡。以公独固大节。
仗大顺。初诱之以高位不从。
又逼以白刃不从。身几见危。
节终不夺。可谓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上徐闻忠壮也。
特进左金吾卫大将军。又转开府仪同三司
太常卿封渤海县开国公
食邑一千五百户。加朝散大夫
閒岁遇汾阳王。论晋倒悬之急。
若涉水之不济。由是上将公为舟楫。
克济其难。公自是以利往。
为晋康侯。加御史中丞
夫晋唐之旧也。介二大都之间。
达四康衢之要。贼臣之所雠敛。
王师之所蹂践。室尽阒尔。
田其荒兮。其有彼积之苗。
美哉之奂。则为武臣所有。
其秋。兴履亩之役。
行比屋之税。抚弱茕独。
不畏强禦。晋人沐公之惠如庆云也。
一年逋逃复。二年田畴辟。
三年之外。中和之咏。
甘棠之颂。洋洋乎盈耳哉。
三年汾阳王复以公勤绩。
克闻于上。上俾公以尹河府。
浃辰之内。扬然有声。
晋人思公遗爱。铭颂贞石。
经始有典。不日成之。
睹而思仁。堕泪于下。
汾阳王闻之。复闻于上。
上诏公再造其晋。加乐安郡开国公
公之至也。大耋鼓腹而歌。
偫黎投杖而拜。武人总戈以驰突。
乐正交鼓而和罗。公既喜迓如云。
人亦沐公如雨。风生草偃。
政简人和。陶然日遂其性矣。
明年冬汾阳王秦陇不关。
藉公以筹其策。公罢侯于晋。
克扬西土之烈。无何。
遘疠虐疾。遂归休于宣平私第。
病日臻。既弥留。
银青光禄大夫绛州别驾赵公廉。公之爱婿也。
素知其为人名节清峻。气宇冲邈。
临终之日。托以后事。
而誓言于公曰。呜呼。
余不天。余之生也克艰难。
昔往蹇之际。不克抗臣节以死王事。
繄老母之故。赖皇鉴之明。
汾阳王灵。不汝疵瑕。
获保首领以免。今死丧荐至。
逃逭无所。汾阳王生成之恩。
不得而答。太夫人罔极之德。
何阶而报。天乎天乎。
谁察予之心乎。言终。
饮恨而殁。享年六十有五。
夫人陇西李氏。柔克宜家。
坤仪训内。享年不永。
先公而逝。大历八年正月五日
诏赠郡夫人。夫人以其月乙酉
合祔于万年凤栖北原。礼也。
公六典大郡。三掌禁兵。
清俭以立身。贞固而获殁。
谁谓高氏无君子。斯焉取斯。
太夫人陇西李氏。回已断之肠。
就终焉之礼。夫人天水赵氏。
誓同穴之志。为未亡之人。
嗣子长曰升。次曰昱。
咸在童龀。集蓼茹荼。
哭不绝声。尽而继之以血也。
虔忝吏末。曾工为文。
受命于爱婿赵公。俾光昭公之令德。
逖听遗爱。搦札而书。
不觉涕之沱若。跪而铭曰。
天赞皇明。而公克生。
钦若王事。有终于成。
乾乾惕厉。謇謇忠贞。
三主禁兵。六牧专城。
于穆性情。洋洋颂声。
九有作程。惟皇之桢。
胡不终吉。今天降疾。
祸升福黜。幽启明窒。
佳城郁郁。备物秩秩。
送终于毕。不思其出。
陇月宵吊。郊云曙密。
吁嗟高公。千秋此室。
陪蒲守景叔士会畅家园 北宋 · 毕仲游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亭幽宜更酌,树近合频行。
蒲剑椮椮长,荷钱叠叠生。
隔林千岫踊,带郭一川横。
共选寻山屐,无心更濯缨。
杜衍乞退第三表不允断来章诏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宋景文集》卷三二
省上三表,乞保馀龄,授以散秩,事具悉。
卿有随会之忠,任隗之正,《易》之甘节,《洪范》之有猷。
是以叶都公议,付俾枢管,方事之总,勤劳王家。
夫推之同心,不容有间,久于其任,乃克懋功
荐阅奏函,殊乖兹指。
且卿属疾虽屡,扬休不衰,魁然华皓,为朝耆硕。
用及四载,便欲引身,徇高全亮,自安冲养。
使天下之论,谓朕轻于进退,贰于眷毗,得无传闻,重吾之不德也?
况谋谟未究,方当匪躬;
边鄙云骚,讵获高枕?
昭体大谊,即断来章,定志宿官,熙我丕绩。
所请宜不允。
忠孝堂记元祐八年 北宋 · 曾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一、《景定建康志》卷四三、《江宁金石记》卷五
江宁府天庆观,吴冶城地也,有晋卞忠贞公墓在焉。
按公讳壸,官至尚书令右将军
苏峻之难,与其二子力战死之,谥忠贞,葬冶城
后七十馀年,盗发公墓,尸僵如生,鬓发苍然,爪甲穿达手背。
安帝赐钱十万封之。
梁人复毁,武帝又加修治。
李氏有江南,建忠贞亭于其墓北,穿地得断碑,公名存焉,徐公锴实为之记。
本朝庆历中知府事、龙图阁直学士叶公清臣又封墓,刻石表之,改亭名曰忠孝。
后五十年,余来守是邦,即亭为堂,图公像其中,列之祀典,春秋祠焉。
或曰:将军死绥,职也。
自古仗节死难之臣众矣,何独祠公哉?
余曰:不然。
晋自渡江,崎岖百年,王敦、苏峻、桓温父子,相继称兵内侮,其弱甚矣。
、峻之乱,自刘隗、刁协、庾亮启之。
然寇至辄遁,王导亦避出奔。
数人皆执政大臣,或元舅故老,一时之望,而仓卒之际,委主于贼,苟求自全,况其下者哉?
此无他,自西晋以来,清谈胜而节义废,故学士大夫不以苟免为耻。
公于是时,独能见危授命,破家为国,其过人远甚。
矧公刚烈鲠直,见于平生。
王导贵重,虽天子犹卑下之,而公数攻其失,可谓柔不茹,刚不吐者矣。
至于当官干寔,以矫革放诞、敦崇名检为任,其志岂苟阿时好,以取容流俗者哉?
及亮之召,举朝知其不可,而莫敢正言,公独固争不从,卒蹈其祸。
盖其始终大节如此,异乎匹夫之勇,效死于一旦者矣。
虽更万世,闻其风者犹将感激奋厉,想见其为人,况神灵所依,拱木犹在,祠之所以慰忠魂于地下,兴节义于坏俗,岂苟然哉?
在礼,以死勤事则祀之。
历代之制,贤臣之墓,刍牧有禁。
维公所立,寔应二法。
况夫远论随会,见思九原,近稽巡、远,血食双庙,则公之庙祀,夫何歉哉?
堂成,宾属曰:「愿有识」。
余不得辞,乃并著所以祠公之意,使来者有考云。
左朝请大夫、充宝文阁待制、知江宁军府曾肇记。
草髯书来黑江松岛游历全岛将枉道过存赋诗以待(此组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其二 清 · 梁成楠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荟》,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虎口营生自笑愚,求田问舍南湖
膏肓泉石成真隐,倨强蛮夷号老夫。
辽左管宁容作客,秦中随会未归孥。
翠裾金辔何时过,勿诮空山斗酒无。
礼部尚书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紫微集》卷一一
国家有四方之患,方务济于多虞;
礼乐以百年而兴,敢或隳于成业。
虽声音数器之用,既遭乱而仅存;
而制度典章之文,尚攸司之有守。
欲搜裒于遗阙,稍振辑于多仪。
顾中台之总六卿,均谓喉舌之任;
春官之兼二事,实参礼乐之司
必得其人,以若予采。
具官某禀资肃毅,殖学深醇,阅理既多,所见者大。
出长藩辅,政事宜于民人;
入扈禁严,谋猷备于献纳。
更践之久,誉处之休,稔于予闻,允于众论。
将以承天心而建事,是用度功次而用贤。
随武子执秩以为晋法,于周衰板荡之馀;
叔孙通以绵蕝而具汉仪,当嬴秦湮没之后。
虽弥文之或愧,犹后世之有传。
矧国旧章,具存故事,稍加韨饰,遂底熙明。
在汝勉之,以称朕命。
范待制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四、《紫微集》卷三○
光裕大德,绩修随季之勋;
论次旧文,伐执董狐之笔。
优游献纳,叶赞详延,致使凡庸,益叨甄奖。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使持节都督秦州诸军事秦州刺史御史大夫保义军节度陇西经略军等使上柱国彭城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尚书右仆射中山刘公神道碑铭808年10月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武有七德。
以先九伐。
圣王所以经邦也。
战有六器。
以先五兵。
贤侯所以述职也。
德威并运。
仁勇相宣。
功业见乎礼义之门。
将帅出乎诗书之府。
若有览古成败。
与时行藏。
道惟忠贞。
权利变化。
兵机生于尽性。
师律本乎修身。
饰怒之鈇钺有归。
当仁之疆场不让。
考诸名实。
何代无人。
公讳澭。
字某
其先帝尧之允。
事夏后者曰累。
随会之子。
咸阳者为刘。
秦灭六雄。
迁于丰沛。
汉有四海。
别封河朔
公即孝景帝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遭晋丧乱。
流寓幽平。
旧燕赵之朝。
不绝如线。
十一代祖后魏尚书左仆射燕郡公灵助
始有大功。
建兹元社。
遂为范阳人焉。
厥后逶迤。
世有潜德。
详在家牒。
略而不书。
曾祖特进检校司卫卿临洮军使宋州刺史讳宏远
恢持重之姿。
抚宁洮罕。
王父特进检校右金吾卫大将军太常大斗军使扬州大都督讳贡
厉摧坚之气。
震叠互羌。
烈考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带正省兵吏刑户四尚书左右仆射平章事御史大夫幽州卢龙军节度使累赠太师太保讳怦
以正有功。
以宽得众。
书伐盟府。
拥旄本邦。
于戏。
以二特进之志略。
用而不贵。
太保之忠勋。
贵而不寿。
水积而深。
纵壑之鳞跃。
风积而厉。
垂天之翼奋。
庆灵久郁。
必有勃兴。
公即先太保之次子。
侍中之介弟。
伯也嗣职幽都
仲也扬威陇坻
虎旂龙节。
交萃于一门。
开国承家。
并登于九陟。
倬绝天下。
辉动人伦。
勃焉之兴。
斯可信矣。
长源浚发。
自天钟美。
直尾箕之下。
别禀精英。
生峘崵之间。
得其全气。
显仁藏智。
勤孝朴忠。
大略小心。
寡言敏行。
虎抱崖屈。
莫能象其深沈。
鹗声青冥。
未足拟其超远。
幼挺奇节。
长有雄姿。
森武库之锋铓。
错文昌之光色。
悦礼之别。
惇诗之和。
观易象之元。
得春秋之正。
申商之法。
摭实而除苛。
孙吴之书。
取权而去诈。
行有馀力。
则遣词比兴。
多中于雅音。
材之旁通。
则骑射剑击。
皆穷其妙用。
真所谓多能博识。
允武允文者也。
公弱冠之岁。
朱滔败归幽陵。
狼顾未定。
太保时为行军司马
用公之策。
定计。
戢兵彻警。
洗舋归诚
致父于曲突之动。
拯人于坠涂之难。
由是山东侯伯。
始闻其名。
是岁孟秋
卒于镇。
幽人怀德
推奉太保
方执谦志。
允诚求。
公以为幽燕本负气之乡。
豪杰陷失节之地。
自新无路。
从乱如归。
安危生于俯仰。
逆顺决于指顾。
权必有济。
不可以假人。
贵不为荣。
岂嫌于在巳。
趋庭诤谕。
决策指麾。
正颓波于众心。
回白日于王命。
重氛载廓。
阖境昭苏
由是汉庭公卿。
始重其节。
太保既婴危疾。
侍中时镇莫州
总兵中权。
尝药内寝。
弛张在手。
上下宅心。
而见利不回。
临事能断。
推至公于门内。
度德惟钧。
申大义于军中。
以长则顺。
于是陟岗长望。
飞驲潜迎。
劝辍哭于创巨之晨。
托理命于纲纪之仆。
军府立定。
家国乂安。
然后退就丧庐。
而泣柴毁。
三军感叹。
四邻耸慕。
子之道弟之道备矣。
孝之难友之难至矣。
既而侍中泣曰。
金华无避。
吾岂获巳。
手足相卫。
尔何自安。
遂奏起公为涿州刺史
未几。
转领瀛州
东负沧海。
南驰诸夏。
地饶俗杂。
久号难理。
公乃简其约束。
峻其堤防。
均其有无。
一其劳逸。
心听而方断。
身践而后言。
令下于流水之源。
化行于偃草之势。
盗奔他境。
人复先畴。
亦既富庶。
聿观礼让。
日用吾道。
于何不臧。
其年兼御史中丞充本道节度瀛州兵马留后。
又兼御史大夫行军司马
丁越国夫人忧。
至性继酷。
终天穷感。
杖而后起。
殆不胜丧。
军士泣留。
王人逼谕。
起复旧职。
敬恭新命。
孝在方寸。
能尽其哀。
政有典刑。
不愆于素。
服阕。
银青光禄大夫
馀如故。
公高视前代。
志齐古人。
疾没世不称之徒。
慕其次立功之义。
去病无用家为。
卷常三复。
耿弇不以贼遗。
惜分阴
必欲悬旌黑山
饮马西海
气定百胜。
身先七擒。
冒顿之慢书。
复犬戎之侵地。
有怀未果。
若耻在躬。
爰因大阅。
乃告于众曰。
吾剖符别统。
行已十年。
训齐之士。
不下一方。
而靡衣鲜食。
销锐刓锋。
籍父兄之资。
莫申丝发之效。
永言及此。
何以为容。
且东胡之强。
吾兄既雄其式遏。
西丑之类。
鄙志必期于殄歼。
一家勤王。
万里同力。
游于地下。
无负先公。
谁居谁行。
吾计决矣。
于是七营四校。
一呼三跃。
童儿奋臂。
女子褰裳。
奏章朝下。
牙旗夕出。
彀骑八百。
组甲五千。
次舍案部。
周旋成列。
云鸟递引。
龙蛇相追。
夜度关而不嚣。
晨涉川而如贯。
加以羸粮自给。
假道无烦。
历百城而馈饩皆辞。
居一夕而墙宇必葺。
憩林适去。
坠果犹存。
径由疾趋。
滞穗不犯。
军容之整。
故老莫传。
自燕抵秦。
扶路瞻叹。
初公躬率将士。
以先启途。
夫人抚其妻孥。
别次继进。
爰自建旆。
迄于解鞍。
行不接尘。
上不通问。
元帅去裘盖之逸。
小君罢膏沐之容。
在樵苏而必亲。
历寒暑而无替。
虽古名将。
未之能行。
德宗备礼劳迎。
虚襟相待。
一见升殿。
目送杰人之姿。
三接论边。
心许成君之事。
即日拜秦州刺史御史大夫
陇西经略军使
扶风普润县以处之。
倚为长城。
镇我近辅。
羽仪鼓吹。
西夏之雄藩。
屝屦资粮。
同北军之宠士。
而犹未赐齐履。
不拜汉坛。
抑为偏师
所以观自致之效。
假领侨郡。
所以激必取之心。
先皇将将。
厥有深旨。
公由是感悟神动。
精诚涕流。
知臣之明。
思求已之报。
砥砺壮节。
激昂雄图。
而地狭一同。
众才十旅。
偪介塞垣之下。
崎岖山谷之间。
因深为隍。
即险增垒。
剪蓬伐木。
以立营署。
凿石垦草。
以开屯田。
俸禄不入于私家。
子弟必从于公役。
缣缃之寻尺。
咸在军装。
金铁之锱铢。
尽归兵器。
无歌僮舞女之玩。
而讲训为娱。
绝良鹰异犬之求。
而骁果是务。
加以推诚待下。
爱士如身。
视疾临丧。
舆厮必至。
字孤养老。
骨肉何先。
遂令千夫一心。
积感思奋。
各捐躯而唯恐后死。
未见敌而争为前登。
公曰。
众知吾深。
其可用也。
于是驰使阙下。
请牧隍中。
出自凶门。
入于死地。
衽席过兵之处。
咽喉制敌之冲。
威怀启闭之方。
耕战疾徐之节。
莫不封章定计。
裂素成图。
德宗览之。
废食兴叹。
属戎渠悔祸。
朝议许盟。
至诚达而允孚。
全策知而未用。
失机缓寇。
虽负于雄心。
违命有功。
且非其雅志。
尔乃慎固封守。
掩抑岁时。
狝狩蒐苗。
以寓军政。
拔拒投石。
以摅士愤。
枥马待骋。
夜风起而长鸣。
匣剑有灵。
秋气来而自动。
感物兴慨。
可胜言哉。
然而十五年间。
烽燧无警。
数千里内。
兵防倚重。
志虽不获。
赖则有馀。
篆迹图形。
我无愧色。
况又敦尚儒学。
慕亲贤才。
其妻子食淡。
而宾膳丰珍。
居室安卑。
而后馆华峻。
风声所及。
日月继至。
观夫危冠大带。
杂于介冑之间。
春咏夏弦。
不改胶庠之乐。
光名四达。
固有由焉。
贞元二十一年
顺宗嗣统。
中外增级。
就加检校工部尚书
崇陵晏驾之初。
太上传归之际。
公严兵近服。
警卫公室。
擒摘奸党。
黜遏邪谋。
人心不摇。
国隙遂闭。
流公妙简。
秘莫得闻。
嘉厥诚。
手制褒谕。
珍裘宝带。
文马雕弓。
以将殊恩。
不可笇。
明年秩进武部
彭城
建保义之雄名。
益良原之重众。
知始赐节钺
许之专征。
爰承宠灵。
得以入觐。
銮声戾止。
庭燎有辉。
缛礼繁锡。
率加恒数。
然后诣便殿。
奉温颜。
诉先朝未展之谋。
陈西疆必复之志。
膝马虚纳。
指期决行。
旋镇岁馀。
不幸遘疾。
犹能籍士马。
封府库。
表请新帅。
辇归京师
天惠寇雠。
夺我忠武
元和二年十二月日。
薨于岐山县之行次。
享年四十有九。
皇上震悼。
废朝彻乐。
未伺子明之疾。
遽迎任虏之丧。
悯册极词。
法赙优等。
尚书右仆射
谥曰景公
三年十月日。
列箫鼓虚仪。
赐温明秘器。
卜兆十里。
会车千乘。
葬我景公于万年县之少陵原。
备哀荣也。
夫人河东柳氏。
某官某之孙。
某官某之女。
清门华冑。
媚德馨行。
辅佐君子。
蔚为时祯。
抚训诸孤。
继立家道。
二南所美。
无以尚之。
有子五人。
长曰锐。
朝议太子洗马
周旋经训。
斧藻身文。
确有端操。
雅多奇略。
有识之士。
知其大成。
次曰师贞。
右武卫仓曹参军
次曰师礼。
商州司仓参军
次曰税。
前钦王府参军
次曰兑。
门子出身。
殊姿而共芳。
圭璋异质而同润。
百祥之庆。
其在兹乎。
洗马等相与谋曰。
夫步星气者。
无出于冯相之官。
考钟律者。
必求于伶伦之族。
我先人之业。
非志士不知。
以某早纂功名。
常窥阃奥。
辨用心之所至。
识行事之会归。
俾垂斯文。
以示来哲。
铭曰。
至精氤氲。
为勇为仁。
昭文德。
有此武臣。
猛而不残。
灵而能驯。
情厉秋霜。
气含阳春。
源由兴。
派自汉
承光祖考。
致美兄弟。
通刑练政。
达乐知礼。
行归有方。
用入无体。
中襟汤汤。
应变弛张。
开则雷电。
闭为金汤。
能求敌情。
善用已长。
威不可犯。
惠不可忘。
静言未宾。
忠愤慷恺。
翻翻燕海。
固护秦塞。
车无停轨。
衣不解带。
勤王万人。
瞻我大旆。
左汧右泾。
克壮其声。
目尽西极。
尘沙不惊。
行人如归。
战士且耕。
陇首烽断。
原川草生。
方提金鼓。
振国威武
建铭赤山
恢复旧宇。
促运僭夺。
奇功莫睹。
殁而不瞑。
足感明主。
诏葬九原。
宠昭幽魂。
介士班剑。
送于都门。
草陈霜来。
树拱烟昏。
万物有尽。
唯石独存。
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因持壁州鞭酬谢兼广为四韵811年 中唐 · 元稹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枕截文琼珠缀篇,野人酬赠壁州鞭。
用长时节君须策,泥醉风云我要眠。
歌眄彩霞临药灶执陪仙仗引炉烟。
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期在此年。
侍讲孔子门徒事状845年12月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今月十三日于延英殿。
陛下谓臣等云。侍讲孔子其徒三千。
亦可谓之朋党。臣等自元和以来。
尝闻此语。幸因圣慈下问。
辄敢覼缕而言。西汉刘向云。
孔子颜回子贡更相称誉。不为朋党。
禹稷与皋陶转相汲引。不为比周。
何则。忠于为国。
无邪心也。臣尝以鲧共工驩兜与舜禹杂处尧朝。
共工驩兜则为党。舜禹则不为党。
何者。共工驩兜相与比周。
迭为掩蔽也。如贤人君子则不然。
忠于国则同心。闻于义则同志。
退而各自行已。不可交以私。
是以赵宣子随会继而纳谏。司马侯叔向比以事君。
不为党也。公孙宏每与汲黯请间。
先发之。宏推其后。
武帝所言皆听。汲黯虽与公孙宏并进。
然庭诰云。齐人少情。
讥其布被为诈。则知先发后继。
不为党矣。国史称太宗尝与房玄龄图事。
则曰非杜如晦莫能筹之。及杜如晦至。
竟推元龄之策。此又同心图国。
不为党也。何者为党。
汉书称朱博陈咸相为腹心。背公死党。
东汉周福房植。各以其党相倾。
议论相轧。故汉朝朋党。
始于甘陵二部。及其甚也。
谓之钩党。继受诛夷。
以王制言之。非不幸也。
魏朝何晏丁谧。依附曹爽
祖尚浮虚。使有魏风俗。
由兹大坏。此皆为朋党也。
略举数节。以明其类。
至于历代朋党。不可殚言。
仲尼季路之不免。子游识子张之未仁。
曾子罪卜商丧亲无闻。夫子罪宰我钻燧为久。
恶既不掩。善固宜称。
此又不可为党也。班固称周室既微。
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
赵有平原。齐有孟尝
楚有春申。抵掌而游谈者。
以四豪为称首。于是背公死党之议成。
守职奉上之义废矣。此四豪者。
各有门客三千。而谓之党。
仲尼三千。则不为党。
仲尼之徒。惟务仁义。
不以爵禄为贵。四豪之门。
惟务谲诈。尝以势力相高。
侍讲欲以奔走权势之徒。攫拿名利之辈。
比方孔门上哲。实罔圣聪。
臣未知元和以来。所谓党者。
为国乎。为身乎。
若以为国。则随会叔向汲黯房玄龄之道。
可得行矣。不必聚党成偫。
以臣观之。今所谓党者。
进则诬善蔽忠。附下罔上。
歙歙相是。态不可容。
退则车马驰驱。唯务权势。
聚于私室。朝夜合谋。
清美之官。尽须其党。
华要之选。不在他人。
阴附者羽翼自生。中立者抑压不进。
孔门颜冉。岂有是哉。
陛下以此察之。则奸伪自见。
臣恐更有小人。妄陈此说。
辄举事例。庶裨聪明。
伏望陛下留臣此状。时赐览阅。
所冀小臣瞽说。免惑圣心。
臣不任恳激之至。谨录奏闻。
退身论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
天之道也。昔余常惑焉。
自前朝李右相元中书。皆宴安厚味。
终婴大戮。所以文种有藏弓之恨。
李斯有税驾之叹。张华愿优游而不获(原注裴頠劝废贾后答以庶可优游卒岁
傅亮赞识微而不免。此四子者。
皆神敏知几。聪明志古。
图国致霸。动必成功。
而自谋其身。犹有所恨。
况常人哉。其难于退者。
以余忖度。颇得古人微旨。
天下善人少恶人多。一旦去权。
祸机不测。掺政柄以禦怨诽者。
戟以当狡兽。闭关以待暴客。
若舍戟开关。则寇难立至。
迟迟不去者。以延一日之命。
庶免终身之祸。亦犹奔马者不可以委辔。
乘流者不可以去楫。是以惧祸而不断。
未必皆耽禄而患失矣。何以知之。
余之前在鼎司。谢病辞免。
寻即远就泽国。自谓在外而安。
岂知天高不闻。身远受害。
近者自三公镇于旧楚。恳辞将相
归守丘园。而行险之人。
乘隙搆患。竟以失巨浪而悬肆。
去灌木而撄罗。余岂不知身退罹殃。
盖耻同种之不去也。则知勇退者岂容易哉。
陆士衡称不知去势以求安。辞宠以招福。
言过矣。惟有遭逢善人。
则庶可无患。故范睢得蔡泽
退而不辱。虞邱得叔孙。
去而不困。其次刚毅者有心者亦可矣。
子文举子玉以靖国。随会避郤子以纾乱。
皆保其后矣。若小人。
则祸必及之。无所逃也。
终不及乘扁舟变姓名。浩然五湖之外。
不在人间之世。可以免矣。
女学士1254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女子谈天世有之,福唐吴媛独神奇。
语多中的疑明思,心自通灵不问龟。
闻道膝边随季主,定传肘后与文姬
未知谁是吹笙侣,玉镜台前要画眉。
赞皇公李德裕德政碑 中唐 · 贾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一
皇帝即位四年。
沧寇既平。
河朔无事。
方偃戢兵刃。
与人休息。
东郡地临讨伐之境。
岁积水旱之后。
罢劳之师。
始旋于奔命。
残耗之氓。
久困于烦役。
物力殚竭。
资用凶荒。
牧养之寄。
于是为急。
乃诏兵部侍郎赞皇公李德裕检校户部尚书御史大夫出镇兹土。
时公由浙右连帅以治行第一徵复南宫。
既至未浃月。
乃膺是选。
择于是日对越明命。
抗旆遄征。
若决江汉以起焦涸。
至则究宣诏旨。
躬问痛疾。
俾人识皇泽。
吏识朝典。
军识法令。
俗知教化。
推心于万人之腹。
下令于流水之源。
怠则张而振之。
弊则扫而更之。
下车三日而新政兴。
涉旬而旧俗革。
周月而风偃三郡。
逾时而泽流四境。
期年而人和岁穰。
厥绩大成。
属蜀人新被蛮寇。
流散未复。
诏选天下诸侯威可训齐而惠可生殖者。
公又迁秩兵部尚书镇抚焉。
以遗爱之地。
所以扬丰碑而表异政也。
古今纪嘉绩咏去思者多矣。
大抵久于其位。
方显其迹。
舜典三载考绩。
仲尼亦曰三年有成。
子产三年。
而国人始信。
次公居颍川前后八年。
而曰郡中愈治。
未有起积困之俗。
施难行之化。
劳徕安集。
生聚教训。
未至期年。
而阐耀丕业。
流光驰声。
若是之速也。
公廉明刚健。
精力过人。
博以文雅。
济以经术。
发强开敏。
贯达吏事。
刃下无肯綮。
彀中无逃遁。
其治军也。
法令严而赏罚信。
阅实其籍。
修利其器。
征剿之勋。
守备之劳。
一有可追。
罔不甄宠。
除去姑息之弊。
刬革因循之政。
户庭无纪纲之仆。
营垒尽腹心之师。
尝称记曰军旅有礼。
则武功成。
故先之以礼谊。
传曰以不教民战。
是谓弃之。
故勤之以教习
至夫铄金割革之程制。
耳目声气之容饰。
日省月试。
莫匪躬亲。
于是师徒感悦。
人百其武。
而政成于戎旅矣。
其驭下也。
正其身以为表。
悬其令而莫犯。
守以画一。
提以宪章。
故百吏耸视。
偫职修举。
广汉之推功善。
而吏人称之不容口
翁归以一警百。
而吏人皆改行自新。
与善惩违。
咸得其术。
而政行乎州邑矣。
其养人也。
拔其害本。
浚其利源。
安之而后劝功。
业之而后兴教。
苛役重赋。
人之所困。
明令以蠲之。
树艺畜牧。
生之所急。
躬劝以课之。
于是万井千闾。
感励恩德。
若人人皆自其手而持道之也。
郡有渚田千顷。
盖上腴也。
先是亩种之人。
尽主兼并之家。
至则均其耕垦。
首及贫弱。
俾共其利而一其征。
诗曰。
恺悌君子。
人之父母。
恺以强教之。
悌以悦安之。
故流庸四归。
播殖满野。
化叹息愁恨为乐和之声。
而政洽乎氓庶矣。
其训俗也。
举先孝弟。
养先茕独。
敬教劝学。
驱而之善。
俾干橹之乡。
刚悍之俗。
粲然有文以相接。
驩然有恩以相爱。
仁声感物。
顺气成象。
年谷大稔。
人无札瘥。
畎亩之中。
至有亲戚致忧。
相报以养者。
比比旌显。
陶然一境。
日饮其和而政达乎教化矣。
其理财也。
爱人以生之。
节用以阜之。
无名非法之费。
饰奢崇侈之给。
踵弊或久。
一皆去之。
行之期年。
力乃滋殖。
百姓与足。
千箱既盈。
通商而百货不匮。
训工而五材咸理。
繇是军有馀用。
吏有常禄。
而政施乎物力矣。
其约己也。
躬俭行简。
居无玩好。
日公之诣部。
与家属偕。
路人非见其旌幢。
虽告以掾吏之家。
不信也。
及郡。
凡昔之仰给于官不应法令者。
悉还之。
吏人皆惊而相告曰。
而今而后。
吾知官之与法矣。
吾侪其敢贪冒以愧吾贤帅耶。
至若均禄廪以赡军费。
节宴游以宽日力。
忠爱之私。
视官犹家。
而政先乎简约矣。
政事本诸身。
行乎吏人。
成乎师旅。
给乎氓庶。
美于风俗。
阜于财用。
六者治之大节也。
引而伸之。
触类而长之。
则其他可得矣。
及戎轩西去。
校官吏
三州耆耄。
感公之惠训。
怀公之明德。
道路号叹。
若无所归。
冀获寇恂之借。
益深召伯之爱。
既而大将仲良范凑别驾卫炫一十六人。
泣沥丹诚。
伏述功美。
愿刻金石。
垂诸无穷。
监军使田内侍全操今节度使段尚书嶷继以事闻。
恩诏嘉许。
俾万方将帅
聆音耸劝。
实朝廷之重典也。
赵郡人
赞皇其本邑也。
浚源长发。
贤达奕代。
烈祖赞皇文献公讳栖筠
大历中御史大夫
清风峻节。
振服天下。
烈考忠懿公讳吉甫
元和初再为丞相
崇功盛业。
耀动古今。
公承忠勋之积庆。
负鸿略以继起。
年未弱冠。
而济美之望。
见推于时。
释褐。
诏授校书郎
累至监察御史
元和十五年以本官召充翰林学士
穆宗皇帝初嗣位。
对见之日。
即赐金紫。
屯田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
侍从如故。
又迁中书舍人
专承密命。
论思参赞
沃心近膝。
言隐而道行者盖多矣。
会邦宪任缺。
难其人。
乃拜御史中丞
直己端诚。
道无吐茹。
百职以治。
朝纲以肃。
明年御史大夫兼统浙西六郡。
仍总其车服以镇靖焉。
公时年三十有六。
大和元年就加礼部尚书
二年银青光禄大夫
诏书方勉举汉宣故事以宠休绩。
金陵凡六载。
其仁风惠化。
磅礡于封部。
洋溢于歌讴。
天下闻之久矣。
及贰夏官
至未发轫。
复慰滑人徯来之思。
滑人既乂。
复用滑之治迹。
以慰蜀人
人讴谣。
今复诏下。
则化日宏宣。
膏泽愈大。
其用举兹而断可识矣。
峨峨翠碣。
永载德政。
上请斯文。
迨于末学。
恭承明诏。
无愧直笔。
其词曰。
天有德星。
所临者福。
王有良翰。
以抚藩服。
惟昔兹土。
岁仍十饥。
师役罢劳。
人困流离。
衣食所储。
荡无孑遗。
上帝监观。
俾公来思。
公之来思。
劳役乃息。
人望如草。
俟我生殖。
烦苛尽去。
吏奉条式。
禁止惰游。
阜昌物力。
岁聿未周。
乃无疲人。
寒者厌襦。
饥者厌飧。
野无闲田。
百谷茂蓁。
襁负而来。
阖境如
教化既兴。
德刑具举。
政行州邑
礼行师旅。
人趋法令。
邻服威武
矫矫三军。
勇馀可贾。
俗换风移。
日用不知。
鸱鸮之音。
鲁侯化之。
晋门之盗。
随会逃之。
成人之服。
子皋为之。
人有父子。
惟公亲之。
人有作业。
惟公勤之。
军政既成。
吏理既清。
百室既盈。
乃流德声。
乃奉诏书。
俾镇全蜀。
人失召父。
军去方叔
㟪垒之氓。
尚知尸祝。
今兹功德。
曷其自足。
乃疏成绩。
达于宸聪。
曰俞哉。
宜尔显崇。
建石通衢。
追琢嘉庸。
书词罔愧。
播美无穷。
和入京 唐 · 吕让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俘囚经万里,憔悴度三春。
发改河阳鬓,衣馀京洛
钟仪悲去楚,随会泣留秦。
既谢平吴利,终成失路人。
见《文苑英华》卷二四○)(按:《古诗纪》、《全隋诗》及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皆收此诗为隋诗,实误。隋无吕让其人,《文苑英华》另收吕让大和八年作《楚州刺史厅记》,可證。
右朝议大夫致仕晁公墓志铭绍圣三年正月1096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二、《鸡肋集》卷六四、咸丰《济宁直隶州志》卷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亳州市
元祐元年三月甲戌右朝议大夫致仕、上柱国南阳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晁公卒,卜绍圣三年正月丙申吉,葬于济州任城县谏议乡吕村之原。
诸孤聚而言曰:「我君乐善好义而畏人知。
《诗》固有之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又曰:『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图我君之言行,虽州闾惧莫之尽,惟垣、屋漏,其不可欺,诸孤尚识之」。
乃相与诿公之婿承议郎知开封府祥符县事王仲博,叙次世家、爵里、行事,而以告其族孙补之,使铭,曰:「凡亲者亦不可欺也」。
补之涕泣言曰:「以属卑且不肖,则何敢谓宜。
抑毋使公之事坠于地,则诔且称讳,亦不得辞也」。
公讳仲熙字子政,其先澶州清丰人,后徙开封祥符
赠太师中书令讳某,曾王父也。
赠太师中书令谥文元讳某,王父也。
金紫光禄大夫讳某,父也。
光禄娶赵氏,南安郡夫人
继赵氏,南阳郡夫人,而公南安出也。
文元公以儒宗耆老令德事真宗,为翰林学士,赏延其孙。
初授公将作监主簿,迁太常寺太祝、监单州酒,即以才称。
宰相王公圭三司判官,亟荐之。
再监邓州酒,历评事光禄大理丞
撤酤区复墙,钩检出入,摘其积年奸蠹,皆不得隐,课乃大登。
应赏,不自言。
且当为县矣,而以南阳夫人随季河间,复监瀛州仓,便养,岁得圭田数百斛,以分其同列之无者。
又监泗州税。
淮溢浸城,且坏,守以下皆乘城捍淮,公力居多,以劳选通判宪州
州近塞,守武臣喜争,公独与欢,而于事未始屈。
凡金谷犴狱,纤悉疑似,皆阴为辨,而守不知也。
通判郑州复州,皆有声。
太子右赞善大夫国子博士虞部比部驾部员外郎,监店宅务左藏库,迁虞部比部郎中,知均州,改朝散朝请大夫
民有伪称官者,自云给事公府,赍供武当山,饭僧所过,邀馈犒。
初谒见公,公即知其欺,语吏随至馆捕之,得伪御宝文书,以抵法,远近皆惊。
南京国子监,迁右朝议大夫管勾鸿庆宫,监东岳南岳庙,皆寓濉阳,凡十馀年。
杜门萧散,幅巾燕坐,樵苏不入,而几微未尝见于色。
故人亲戚过者为公叹息,而公意不在是,怡然自得,若顾南山言爽气者。
闻之庄周称北郭顺子,使人之意也消。
补之不能名顺子何如人,而对公未语,胸中之胶扰者已定,譬诸饮冰,内热立解,顺涂而往,知古人之所以近于道者必有在也。
享年六十有八。
娶张氏,崇德县
男端弼,登进士第朝请郎
端介,宣德郎
端修,太平令。
端粹,虞城
端厚,假承务郎
女长适王仲博,状公行者也。
次适通直郎通判安州郑猛。
次适罗田高道华
次适相州录事参军高公秉。
孙十人:曰资之,登进士第相州司理参军
顺之、完之、颂之、葵之、述之、疑之、颉之、蓺之、槱之,未仕。
曾孙一人,曰公绍。
公少孤,事南阳以孝闻。
笃爱其弟,有人所难能者。
为人忠信平夷,宽裕不矜伐,趋事静以敏,自奉养俭薄,而遇人之急,至解衣赒之恐不足。
其罢均州尚彊,即求散局,不以家空竭为虑。
尤不喜权,其乐彼与此同,而自谓得于此者多也。
文元公尝言:「吾自幼及老,历官临事,未尝挟情害物,倾人售进」。
其晚节著书垂训,多慎刑戒杀之意。
而公性中和,敬人而爱物,盖近文元之风。
南阳殁,凡三十年,其院无期丧,康宁令终。
人以为积善之报云。
铭曰:
道不可知,而恬愉者常近之,不伪者几得之。
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鸥舞不下,肺肝已见。
若此者,其生世役役,没世有馀患。
呜呼公乎!
厚性近仁,诚应乎真。
生无累于明,其安者身;
没无责于幽,其安者神。
粤天所以爵人者,不惟其贵,惟其德视后之人。
范季上宰相书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二、《汉滨集》卷一○
宰相之甄陶万化,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实与元气相侔。
今夫一元之气运于太虚,混然不见其迹。
天地得之以覆载,日月得之以照临,山岳得之以生植,江海得之以浸灌,并包统摄,无大不周。
其微至于一草木之根茎,一鸟兽之毛羽,一虫鱼之鳞介,曲尽其理,功深巧妙。
若物物而雕刻之,至广而于小不遗,至众而于寡不废。
古之善为相者亦然。
虽勋济四海,泽及百世,而一夫不获,则若己内之沟中,彼其功用与元气何异?
盖自三代而下,皆莫足以语此。
恭惟相公度量宏宇宙,才术同造化,其盛德大业,固已超越千载,上配古人,岂某区区所能称述?
方今宗庙复尊,国势复强,海内复平。
天地之所以大,日月之所以明,山岳之所以安,江海之所以流,既皆圣主倚任吾相之力,而又搜选人材,细大并用。
占小善者必录,有半面者不忘,斟酌所宜,各满分愿。
虽元气之播群物,未必如是其纤悉也。
某么䯢微生,不足比数,徒以先兄观文之故,夤缘附托,出入门下,沐浴相公元气之中,有年于此矣。
今者罢官松阳,迫于食贫,黾勉赴调。
不知相公以为毛羽而使之飞走于山乎,以为鳞介而使之游泳于水乎,以为草木而使之扶疏于林乎,其必有以处之矣。
抑闻燕有寒谷,五谷不生,及邹衍吹律以召温气,然后生焉。
是元气之在天地间,亦有所不足也。
自先兄之薨,门户凋○,与寒谷无异,而相公笃于旧好,周恤有加。
近小侄复被陶镕,得官会稽,皆由特达,初非宛转之力。
衰宗改观,存殁受恩,虽死灰无由复然,而假借馀光,稍有煖意,则相公之德过于元气远矣。
某是用不揆孱弱,辄投诚造化生成之赐,实有望焉。
范季思上台守胡端明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七、《汉滨集》卷一三
几年慕用,长怀执御之私;
奕世从游,夙讲通家之好。
敢修竿牍,自列门墙,愿明晞骥之心,庶惬登龙之幸。
地连云水,海接沧溟。
仰惟钧逸之馀,绰有分忧之暇。
名臣所至,必政化以流行;
盛德攸居,宜群灵之默祐。
恭惟某官术优经济,学造精微。
大策高文,擅词宗于一代;
宏才伟器,推王佐于三朝。
青钱连掇于殊科,华贯亟观于阔步。
纶掖资代言之美,琐闱还批敕之风,忠嘉罄常伯之联,翰墨妙承明之直。
聿虚近辅,庸待直言,遽辞持橐之劳,遄被剖符之寄。
考功而试,萧傅少慰圣心;
作相而倚,晋公行孚民望
某备观岩邑,绝迹台闳,瞻棨戟以无因,托帡幪而有赖。
载惟仲氏,宿缀清班。
方其当轴之时,实有帡肩之分。
俛仰已成于陈迹,死生乃见于交情,谅兴宿草之悲,不改寒松之操。
忝故人之稚弟,未拜泰山之容;
借富女之馀光,愿希当路之力。
宗忠简公画像为公外曾孙叶深道 元 · 柳贯
近古社稷臣,生世常不数。
不能半五百,继见已超卓。
炎运昔中否,兵氛缠大角。
掩旆薄日黄,张弧北风恶。
起公滏阳节,仗以障河朔
恳恳存赵忠,愤极涕横落。
扶义亟西征,敌忾为小却。
佐兴灵武功,受任留官钥。
主辱臣则何,国势滋以削。
回銮累十疏,言谆听殊藐。
一死不贷公,百壬吁可怍。
企公如列星,宵光仰昭灼。
几叶外曾孙,传世《春秋》学。
手图起予观,言自崇勋阁。
士雅虽则休,随会尚堪作。
蹙国今更非,云飞天一握。
谁能挽江汉,为公洗河洛。
蔡尚书墓记嘉定十六年九月 南宋 · 赵大圭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
尚书,不知何代人也。
或曰姓阎,蔡蒙人,世因号曰蔡尚书,乃军中尊称,非今八座之比也。
或曰尚书与戒定禅师同时,按月珠戒定禅师碑,乃庆历七年知县事李受所记,师名行琛,姓严氏嘉州绥山人
澧州,遇洛浦禅师,授记曰:「汝归乡邑,逢咸便住」。
师归洪雅,遂得戴君儒与县寨马步军使阎昌言共请住洞溪山,即逢咸之契。
师化于伪蜀广政己亥岁,若尚书果与禅师有逢咸之契,则当是伪蜀时人乎?
或曰阎有都监之称,今桥名有呼阎都桥者,盖从俗省而言之尔。
蔡尚书、阎都监,姓氏职位自不相同。
今以禅师碑记观之,则阎之源流灼然可考,而蔡则未知纪载。
都监乃无庙食,尚书则有墓有像,月珠城隍是必有大功于葛川者,窃比老彭,或以为商大夫,或以为彭祖,而王辅嗣则直以为老聃、彭祖,则是二人而为一人。
老子士会班孟坚《古今人表》,士会则列之中上,老子则品上中,是一人而为二人。
世代辽远,纪载弗详,蔡尚书、阎都监未知可是二人否乎?
尚书果姓阎氏,世因以相传,如彭祖封于彭城,遂以彭为称乎?
马步遂兼都监乎?
传信传疑,有自来矣。
今两存其说,以俟参酌之。
尚书墓在簿廨西北隅,其崇四尺,其广盈丈。
墓有木焉,仅十围,苍皮溜雨,殆不可以岁月计。
拥盖亭亭,枯而复生,肌肤还合,疑有神物以司之也。
嘉定庚辰之秋大圭适簿领兹邑,因尚书之墓,考尚书之实,未得其详,姑述故老所传,以俟博洽显人著其本末。
定禅师,至国朝庆历而后彰,安知尚书不无名笔以侈其事于异日乎?
嘉定癸未九月初吉立。
按:嘉靖《洪雅县志》卷五,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